我國中醫學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戰國時期我國本醫學專著《黃帝內經》記載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養生謀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內容;《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明確提出了“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的藥與食相結合的理念;《淮南子·修務訓》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內經》中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可見藥食同源思想由來已久,而中國衛計委公布的百余種藥食同源名單,更是以之名義,正藥食同源之科學。
我們日常吃的很多食物中,除了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時日經久,這種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變得非常明顯。因此,從一定意義而言,食物并不亞于中藥的作用。比如我們熟知的山楂片健胃消食,土豆健脾,紅薯養心消腫,大蒜降低血脂,甘藍緩急止痛,石榴止血,花生潤肺化痰等;再如,橘子、粳米、龍眼、烏梅、核桃、杏仁、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于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
“十二五規劃”將中醫藥發展提升到了戰略層面,藥食同源類產品作為中醫藥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必將在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中,亟需藥食同源類產品的滋補和保健,正是基于此,鳳鳴百草從趨勢中應運而生,從市場中脫穎而出,為大眾提供了以中藥材為核心而研發的各類藥食同源類中藥飲片、中藥飲料、中藥沖劑、中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