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時間,他就先后在山東、陜西等地開了十幾家門診,堅持這條路走下去,假以時日,他一手澆灌的醫療門診事業之樹必將長出千秋葉,生出萬年根,一顆耀眼的星星即將冉冉升起,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卻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賣掉所有門診,去深圳發展。
這期間發生了什么?是門診已經不掙錢了嗎?不是,不但掙錢,而且在穩定地掙錢,整個形勢一片向好;是他有什么難言之隱嗎?不是,他憑著自己悟出的一套用人理念,將門診經營地風生水起,既無是非,也無官司;是他有更好的生意門路嗎?也不是,他只是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決定。
這個決定,還得從幾個“”字說起。20歲,他成為村里年輕的萬元戶,給家里蓋起了兩層半洋房;之后幾年,他靠著從表哥手中借來的錢,打造成了初具規模的門診事業群落,掙錢多,門診數量多;26歲,他在深圳買房,成為當地人早在深圳買房的佼佼者之一。幾個“”字加在一起,讓雖涉江湖但不知江湖之深的他產生了一個想法:“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做不好、做不成的,我可以超越李嘉誠。”
李嘉誠被外界譽為全世界華人成功的的企業家,他14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從1999年始,連續15年問鼎華人首富寶座,是成功的代名詞,是望塵莫及的存在,但在他眼里,有一種堅定的自信:我一定可以。
如果說他的自信是一朵紅花的話,“當時醫療政策趨于嚴格、跟莆田系還有較大差距、對門診未來看衰”就是紅花的三朵綠葉,尤其是莆田系這朵綠葉,給他帶來了一些思考。
南巡講話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蓬勃開展,以福建、廣東等為代表的城市,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泉港的建筑,晉江的鞋服,安溪的茶葉……他所在的整個村落和莆田系一樣,以在外地開設醫療門診、從事醫療事業稱譽一方,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們村落走出來的經營者大多還在原地踏步,莆田系卻早已從粗獷式經營變成了不斷創新、規模致勝,他們聯合辦廠,不斷研發新的產品,樹牢自己的競爭壁壘。看到差距,他曾號召大家向莆田系學習,為此,還專門召集了相關人士一起開會,但終的結果,大家只覺得他異想天開,不切實際,此后便不了了之了。
這三朵綠葉襯著一朵紅花,在他的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花園場景圖:不出幾年,江湖上也會有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