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他還是系統里一名基層公務員,雖然收入不高,卻也是眾人眼里羨慕的鐵飯碗。但長久以來屢屢泛起下海經商的沖動,終于有,他毅然擺脫體制內的舒適,下海創業。
2009年,羅保華將創業的地定在陜西西安。來機場接機的發小建議他不妨關注農產品銷售。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羅保華從此與農產品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大蒜種植到陜北蘋果,從基地種植到貿易出口,從供應商到供應鏈,從個體經濟到平臺經濟,羅保華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終摸索出一套全新的農業產銷模式——“平臺+終端+基地+農戶”。
2014年,九龍農產品交易中心成立運營。中心依托宜川農業的資源優勢、渠道優勢、品牌優勢和方便快捷的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真正做到了從產-供-銷的一站式服務體驗。針對需求交易商進行整合,實行創新交易模式、以完善交易、交割和服務功能為重點,拓寬了平臺企業客戶的銷售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
2017年,積累了多年的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后與陜西省供銷社合資成立了(陜西供銷新時代供應鏈有限公司),把陜西省供銷集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從國企品牌入手,在大宗產品蘋果,酥梨,松花蛋,羊肚菌等單品做到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并保質保量的配送終端渠道和出口東南亞,歐美市場。力爭三到五年銷售做到30億元的規模。
總結成功的經驗,羅保華認為只有兩點,那就是專注與堅持!唯有專注,才能深入,唯有堅持,才能進步。羅保華在自己擅長熟悉的農產品零售行業,不斷挖掘潛能,堅持不懈拓展市場,憑借優質的服務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作為企業家也好,作為商會支部書記也罷,羅保華關注的目光始終沒有脫離閩商的發展,對商會的平臺建設、制度完善、改革創新時時處處傾注力量。羅保華說,這些年商會取得巨大的進步,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努力,希望更多的閩商加入商會,找到組織,共建共享發展成果。